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1.
全肘关节置换手术入路的选择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肘关节置换术最早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但是随着近十几年来技术的进步,其适应证已扩大到创伤后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以及老年人新鲜肱骨远端骨折。但是其术后伤口感染、不愈合、尺神经损伤以及肱三头肌肌力下降等并发症一直是困扰临床骨科医师的问题。全肘关节置换术接受程度最为广泛的入路为Bryan-Morrey入路,近年保留肱三头肌鹰嘴附丽点的入路逐渐增多。本文回顾国内外全肘关节置换术相关的入路报道以及生物力学研究,对全肘关节置换手术入路的选择与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骨段滑移术治疗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骨段滑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小腿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自2001年7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胫骨骨缺损合并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患者57例.男42例,女15例;年龄15~52岁,平均34岁.57例胫骨缺损长度为5~20 cm(平均11 cm),小腿前内侧皮肤缺损5 cm×4 cm~20 cm×8cm.对12例行一期胫骨截骨术,其余45例行二期截骨术.截骨术后10~14 d开始延长,每日延长1 mm.在胫骨远,近缺损骨端相遇后,对对合良好者加压以促进愈合,对缺损骨端之间对合不好、皮肤内陷、骨不愈合和(或)感染者行复位、清创或自体骨植骨术.结果 从开始治疗到去除外固定架,平均治疗用时21(11~32)个月.56例胫骨缺损得以重建,患肢肢体长度与健侧相差<4mm.1例新生骨部分成骨不良,行自体骨植骨术.创面均得到覆盖,仅2例要求接受瘢痕皮肤修整术.15例(26%)患者骨缺损接触端自行愈合,1例长期存在一个窦道,清创术后随访半年感染无复发,窦道愈合.骨段滑移过程中4例患者主诉膝部疼痛,11例主诉小腿疼痛.6例患者出现马蹄内翻足.5例出现轻度屈膝畸形,经功能锻炼4例恢复,1例屈膝10°.结论 骨段滑移术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内固定物取出术是骨科医生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手术,一般相对简单,但在少数情况下,可能遇到内固定物螺钉取出困难的情况,致使手术时间拖延、手术难度增加、患者危险性提高,甚至导致医疗意外的发生,因此有部分专家建议可视条件,选择将内固定物保留于患者体内,而不强行手术取出。Hanson等[1]对655名参加内固定研究学会培训医生的研究表明,48%手术医生认为内固定取出风险比保留内固定风险更大,58%的医生不认为所有内固定物都需要取出,但对于是否开展此类手术的手术指征,医学界还存在争议,多数专家建议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慎重衡量手术风险以及收益。Busam等[2]指出医生和患者对于行取内固定物术的手术指征、风险和收益都需要有充分的认识,不支持所有内固定物均取出。 在各项需衡量的手术风险因素中,预估螺钉取出是否困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对螺钉取出困难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医生评估这种困难程度的准确性,有助于医生权衡利弊,制定治疗方案,决定手术方向,做好和患者的沟通工作,减少手术风险和避免医患矛盾。 对螺钉取出困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取出困难时的处理措施,较少关注可能的影响因素,无法让医生在确定手术方案时同时将相关问题考虑进去,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回顾性研究了255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的患者,探讨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螺钉取出困难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CT数据三维重建技术及CAD(computeraided design)技术,估算再造手指整形皮瓣的形状。 方法 复制20名健康成人正常右手拇、示、中、环指、右足第2趾的石膏模型,采集其三维CT数据并重建,用计算机软件模拟趾腹减凸术、趾狭窄膨隆术,勾画出所需皮瓣形状。 结果 模拟趾狭窄膨隆术所需皮瓣形态大致分为两型:蟹爪型和十字型。模拟趾腹减凸术所需皮瓣也可分为两型:水滴型和椭圆型。同一患者的拇、示、中、环指的皮瓣基本属于同一型。 结论 本方法可较为直观地估算出第2趾与拇、手指指腹的形态差异,可以获得整形皮瓣的立体形状,皮瓣形状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为每一名患者个性化设计才能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常用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对骨质疏松椎体中螺钉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从尸体中获取6节腰椎椎体经DEXA和QCT检测骨密度值,证实为骨质疏松后在计算机导航下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向12个椎弓根中置入不同方向的椎弓根螺钉,使用MTS-858生物力学仪脊柱力学测试平台进行±250 N的循环负荷疲劳测试,记录负荷循环中的螺钉位移,计算系统的刚度系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agerl法在负荷循环中的位移明显高于Krag法和尾向法(P<0.01);Magerl法的松动程度也明显大于Krag法和尾向法(P<0.01).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常用的螺钉平行上终板的技术不能提供最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严重肘关节损伤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严重肘关节损伤的治疗至今仍存在困难且预后欠佳,使肘关节外科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近些年来,国内外骨科医生对肘关节损伤的研究逐渐深入,对肘关节生理功能及肘关节损伤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新的治疗方法、治疗手段不断涌现,进一步提高了肘关节损伤的疗效。尤其在国内,近些年骨科医生对肘关节损伤的认识和治疗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我国人口基数大,肘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在本院进行肘关节松解的患者越来越多,每年要达到100例左右.而在松解手术中,最重要的是松解软组织和解除骨性阻挡,即切除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光学定位系统测量肘关节在屈曲、旋转活动时的运动学数据并进行可视化显示和分析,探索新的肘关节外固定旋转轴的定位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 方法:利用光学定位系统,分别采集4位正常成年志愿者和6例Sawbone肘关节模型进行五次肘关节屈曲活动时的运动学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肘关节旋转轴线,对运动学数据和拟合结果进行可视化显示并计算得到平均运动平面和平均运动转轴,从而确定旋转轴;应用标准临床方法对6例Sawbone肘关节模型透视下定位旋转轴的出、入点,并置入克氏针标记代表旋转轴,比较两种方法定位旋转轴的入点、出点及角度偏差。 结果: 每位志愿者5条运动轴线与其平均运动转轴之间的距离偏差均小于3 mm,角度偏差均小于5°;两种定轴方法确定的6例肘关节模型旋转轴的入点偏差平均为1.697 2 mm,出点偏差平均为1.838 3 mm,角度偏差平均为1.321 7° ,偏差均很小,在临床实际操作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结论:肘关节单次屈曲运动轨迹的圆度及共面性良好,可以把肘关节的屈曲伸直活动视为近似固定轴线的运动;该新定轴方法在准确性上可以替代传统方法,并弥补传统定轴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主因"车祸后右膝关节屈曲畸形1年"就诊。患者伤后经颅脑外伤抢救,之后发现右股骨内髁骨折畸形愈合合并屈膝畸形。既往体健。查体见右膝屈膝50°畸形,被动屈伸活动度140°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在本院进行肘关节松解的患者越来越多,每年要达到100例左右。而在松解手术中,最重要的是松解软组织和解除骨性阻挡,即切除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切除未成熟的HO可导致出血增多、感染率增高、再复发等并发症;而延迟手术可加重软组织挛缩和关节软骨退变,造成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